8月8日,“嫣然基金会”闭营典礼现场,19岁的李嫣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她站在舞台上,脸庞与年轻时的王菲如出一辙,五官精致、气质清亮。 多年手术的痕迹早已消失,自信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明亮。 台下的掌声一波接一波,而在人群中,李亚鹏的笑容显得格外耀眼。 有人感慨:“王菲辛苦养大的女儿,如今却给李亚鹏做了嫁衣。” 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垒富优配,但细细一想,却难免让人心头一颤,这样的场景,恐怕连王菲自己都未曾预料过。
了解王菲恋爱史的人都知道,当年李亚鹏为了追她,花了上百万元力挺王菲的演唱会。 可能是被他的真心感动,恋爱一年后,二人于2005年步入婚姻。
很快,王菲怀孕了,可在怀孕初期,医生却给出了沉重的诊断——胎儿有唇腭裂。 面对“要不要继续”的两难抉择,王菲没有犹疑,她用了最简短却最坚定的理由作答:“我的信仰,不允许我放弃任何生命。” 在她看来,人这一生注定不完满,或生理、或心理,而既然不完满是常态,那就更应该拥抱这个生命本身。 李嫣出生三个月便被送往美国进行修复手术,做父母的疼惜和果决,落在一次次远行、一次次复诊里。 手术之外,他们为了帮助更多像女儿这样的患者,所以共同发起“嫣然天使基金”,专门资助唇腭裂儿童接受手术与康复。
到2024年,这个基金已帮助超过1.5万名患儿重获笑容。 更难得的是,这不是为了作秀,时至今日,这个活动依旧坚持了下去。 李嫣每逢生日都会去探访受助孩子,把自己曾经历的“伤痕”,转化成照亮他人的“火苗”。 除了这些之外,王菲对女儿的教育也很用心。 李嫣小时候因外貌自卑,王菲没有急着“讲道理”,而是拿起《丑小鸭》的故事,慢慢讲给她听,将女儿逗笑。 8岁那年,李嫣的一幅画在慈善拍卖会上以100万元成交,善款悉数捐给唇腭裂儿童。 王菲相信“眼界”能养成真正的自信。
为了锻炼女儿,14岁时,她带李嫣去巴黎时装周,让她在后台自由涂鸦、自由观看,把世界当作大教室,把审美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18岁生日,她送给女儿一把古董吉他,附言只有短短几个字:“弹你自己的旋律。” 这份礼物与其说是物件,不如说是她对女儿人生的提醒,你可以从任何人哪里获得灵感,但最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回到婚姻本身,王菲对女儿倾注了能倾注的一切,对公益也投入了能投入的力度,可这并不能阻止她和李亚鹏离婚。
回头看王菲与李亚鹏这段婚姻,裂痕并非一朝一夕,而李亚鹏接连失利的经商经历,无疑成了加速他们离婚的重要原因。
其实,早在2008年,李亚鹏就开始了经商之路。 当时,李亚鹏与兄弟李亚炜等人合伙在云南丽江切入文旅地产,开公司、做酒店公寓与别墅配套,一上来就投入约35亿元。 蓝图宏大,预期也极高,现实却并不配合。 多重因素叠加,项目收场艰难,最终他还需向合作方支付4000万元及相应利息。若换作旁人,此处或许已然止损,但李亚鹏并未收手。 此后几年,他借着王菲的名头搞宣传和投资,他的投资四处哪都有,无论是出版、影视传媒、实景娱乐、文化地产……几乎每条赛道都亲自上阵,却几乎场场亏损。 现金流趋紧,他甚至萌生向王菲借款续投的念头。
王菲后来形容前夫的投资“跟个八爪鱼一样”,似乎哪里有赚钱机会就猛冲,缺乏经商的经验和耐心。 也正因此,婚姻里的不安与拉扯也随之累积。 直至“蝴蝶事件”之后,王菲的离婚意愿彻底坚定,不久二人正式官宣分手。
李亚鹏在微博“离婚宣言”里写道:“我想要的是一个温暖的家庭,而你注定成就了传奇。” 字里行间既有失落,也藏着对王菲“不够顾家”的隐讳指责。 婚姻之外,他的商路依旧坎坷:2017—2022年间,多次卷入投资追款官司,本人也一度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他在公益领域的亮点——“嫣然天使基金”成为其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先后获得行业认可,持续为唇腭裂患儿提供手术与康复支持。 而前段时间,女儿还出席了这场公益活动。
2025年8月8日,“嫣然基金会”闭营典礼上,19岁的李嫣成为现场焦点。 她穿浅蓝色T恤、长发披肩,多次修复手术之后,唇腭裂的痕迹几不可见,气质清冷自持,几乎与年轻时的王菲如出一辙。
李嫣刚从英国金匠学院放假回国,没有选择休息,第一时间参与基金活动,并能安静坐在台下的她,望着台上发言的父亲,给予父亲最大的支持。 然而,这样的同框也迅速引发网络争议。 有人冷嘲“王菲辛苦养大的女儿成了李亚鹏的‘嫁衣’”,意指女儿的亮相无形中替父亲“贴金”,成了这个基金会的最大“招牌”。 因为,李嫣的兔唇经过治疗,几乎快要看不出来了,给了更多兔唇家庭们带来了希望,而这也证明了这个基金会存在的必要。 站在今天看,“李嫣出席父亲活动”与“成了谁的招牌”,并非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嫣然基金本就是父母二人共同发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公益平台; 女儿成年后以受益者与见证者的双重身份回到现场,是对公益初心的延续,更是她自我认同的一次确认。 不过,把她的出现粗暴等同为“被利用”,既忽略了她的主体性,也抹杀了王菲多年来对女儿的关心与爱护。 因此,比起“嫁衣”的标签,也许更合适的理解是:一棵由两个人共同种下的树,经历风雨仍在生长; 如今,女儿在树下浇水、乘凉、再出发,谁的光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束光继续照在需要它的人身上。
倍加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