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一边当着全世界的面“喊冤”,一边展示自己无所不在的渗透能力,这种“既要又要”的做法尚融,暴露出内塔尼亚胡的真实意图。
在将坦克开进加沙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突然在公开场合发声,反复强调以色列“被孤立”了。为证明这个结论,内塔尼亚胡甚至主动“碰瓷”中国,表示中国和卡塔尔发动的“舆论攻势”正在“围困”以色列,以方需投入巨额资金对抗。随后内塔尼亚胡话锋一转,表示“如果你有手机,那你就握着以色列的一部分”,看似是在突出以色列对世界的“贡献”,实则让人看到了以色列的威胁。
【以色列的情报机构屡次得手】
“孤立”是口号,转移矛盾才是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此前在针对黎巴嫩真主党的行动中,以色列同时引爆了大量BP机,造成了大量的伤亡,事后调查结果显示,以色列在这些设备中安装了微型炸药,如今以色列又表示自己深度参与了手机制造,让人产生了不好的联想。
事实上,号称自己被“孤立”的以色列,最近还公开了一则消息:在此前与伊朗的冲突中,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在伊朗建立了一支100名特工组成的“小型军队”,凭借走私到伊朗的导弹系统,摧毁伊朗的众多导弹发射器和防空系统。
无论是通讯设备里安装炸药,还是派出大量特工进行渗透破坏,以色列亮出这张“无往而不利”的底牌,无非是想借此威胁别国:不要和以色列“对着干”。
而以色列之所以要在自己陷入“孤立”的情况下,展示自己的威胁能力,其根源在于:漫长的冲突中,以色列终于感到处境危险了。
当前以色列面临多重结构性压力:加沙军事行动长期化导致国内民意分裂,经济领域因国际供应链波动和农产品价格飙升埋下隐患,外交层面更遭遇欧洲主要国家的武器禁运和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谴责。
【内塔尼亚胡强调以色列的重要性,效果却适得其反】
这些压力本应通过调整政策、寻求外交突破来化解,但对内塔尼亚胡而言,承认执政失误等同于“政治自杀”。
他选择将矛盾外化为"国际社会围堵以色列"的叙事,通过塑造"外部敌人"的形象,一方面转移民众对政府决策失误的关注,另一方面借"危机动员"巩固右翼基本盘的支持。
值得警惕的是,他将矛头指向中国和卡塔尔,这种"泼脏水"行为绝非偶然——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推动停火止战;卡塔尔则在加沙人道援助和谈判斡旋中扮演关键角色。
这样看来,内塔尼亚胡公开撂狠话,实则是为自身拒绝和谈寻找借口,掩盖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单边暴力行径。
【摩萨德局长达维德·巴尔内亚称特工的作用十分重要】
越威胁越孤立,以色列越陷越深
回顾以色列近期的一系列军事动作——无论是跨境打击伊朗关键设施,还是对卡塔尔等中东国家的无端袭击——本质上是通过展示武力维持威慑优势。
但这种"以暴制暴"的逻辑在中东复杂的地缘环境中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它非但未能震慑对手尚融,反而成为激化矛盾的催化剂。
在军事层面,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虽展现出强大的渗透与破坏能力,但其针对民用通信设备的极端手段,已突破现代战争的伦理底线。
这类行动不仅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对以色列技术产品安全性的深度怀疑。
当普通消费者开始担忧手机、通讯器材可能暗藏致命风险时,以色列赖以维系的全球科技产业链信任基础已然松动。
在外交领域,以色列对卡塔尔等斡旋方的攻击性行为,直接破坏了地区和平努力的信任纽带。
最近,埃及牵头组建"阿拉伯版北约",则标志着阿拉伯国家开始构建自主安全框架,这些动向反映出中东国家对以色列军事冒险主义的集体警惕。
不排除以色列会将此解读为"敌对包围",进而变本加厉地采取报复措施,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原本可以通过外交途径缓解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最终形成"行动-报复-再行动"的死结。
经济层面的反噬同样显著,尽管美国仍为以色列提供核心军事支持,但欧洲多国已开始实施武器禁运,部分国家甚至直接通过抵制以色列商品、限制投资等方式施加压力。
试问一个军事、外交、经济全方位受阻的以色列,还有什么资本,去站在全世界的对立面叫嚣呢?
【一手造成加沙惨状的以色列,如今想装成“受害者”】
美国的“保护伞”,保得住今天保不住明天
放眼世界,以色列会发现自己的“朋友”只剩下了美国,这是其最大的“保护伞”,也是其身处险境的根源。
内塔尼亚胡政府之所以敢于持续采取激进政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无条件支持。
然而,这种依赖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际格局看,美国全球影响力相对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趋势愈发明显。
即便当前美国政府出于同盟义务继续为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但这种支持不可能无限期持续——国内政治博弈、财政压力以及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都将制约美国对以色列的投入力度。
更关键的是,以色列当前的政策方向,与美国的长期利益存在根本冲突,美国虽支持以色列的安全需求,但同样需要维护中东地区的整体稳定,以保障“美国优先”。
【以色列“以暴制暴”,只会引起各国的反感】
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对阿拉伯国家的无差别攻击,不仅加剧地区动荡,更可能将美国拖入更大规模的冲突漩涡,当越来越多美国人开始质疑"为何要为以色列的冒险行为买单"时,美国政府必将陷入两难。
历史经验无数次证明,任何依靠暴力维持的优势都是脆弱的,以色列通过军事威慑替代外交谈判尚融,通过制造危机转移内部矛盾,通过污名化调解者逃避责任,“被孤立”当然是意料之中的结局。
倍加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