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歷是簡歷的重中之重。如果你三年換了五份工作,蹦跶的和小白兔一樣,HR一準會顧慮你的穩定性,避免頻繁跳槽的關鍵是:慎重選擇工作機會。找工作就像找對象,只看錢,蠢;不看錢,更蠢。除了關注薪酬待遇,剛出道要關注成長,從成長的維度做選擇;老江湖要關注發展,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工作選擇的五個核心考量點:直屬主管、工作內容、部門情況、公司發展、所屬行業。
01
直屬主管
初入職場的前五年,好領導比好平臺更重要。剛出來混,我們什么都不懂,無論是對專業還是對職場都沒有太多的認知,這是一個建立職業觀的過程。你需要一個引路的人,好領導能幫你奠定職業發展的起點,少走很多彎路。
教你一招簡單直接的甄別法:
看看未來領導是高估你還是低估你。
面試問下他對你的工作有什么期待?如果他對你有很高的期望,這份工作值得做;反之,在低估你的人身邊混,你永遠沒機會。一個人想獲得能力上的提升,最應該做的不是學習,而是去做超出你能力之外的事,而這只有在高估你的人身邊才可能實現。
你找個老婆,天天說你沒出息,動不動講“你看看誰誰誰的老公,再看看你”。你的婚姻甚至你的人生會是一出悲劇,好男人是夸出來的,好員工也是?!皸钜獠环?,撫凌云而自惜?!彼抉R相如沒有楊得意的引薦,也只能獨自嘆惋。
02
工作內容
工資是發給職位的,職位的背后是責任,你承擔的責任越大,創造的價值越大,職位的定價就越高,這是工資背后真正的邏輯。所以,聰明人會想辦法去承擔更大的責任,去做更重要的事,因為這樣才能拿到更多的回報。
職場新人難免打打雜,但不該只是打雜或一直打雜。工作內容決定價值空間。面試時要問清楚具體的工作內容,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能不能發揮你的所學及所長,有沒有施展的空間和晉升的渠道,可不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盡量去一家公司的核心部門、核心職位,即便去大廠,如果不是核心部門,不是核心職位,也不是最好的選擇。都是大廠,還要看你是哪個車間的,看你是什么工種。
橘生淮南,環境影響人改變人造就人。
03
部門情況
核心部門或關鍵業務單元就是決定企業成敗的主戰場。如果你去的部門不重要,你的工作就不重要,你就不重要。你在非主戰場的部門,不容易取得職業上的長足發展,這不是你不優秀,是這個職位在公司的重要性所決定的。
主戰場的部門匯集了公司最優質的資源,也擁有公司最多的升遷機會和最好的福利待遇。退一步說,大環境不好時公司裁員,一定裁的是非核心的邊緣部門,所以在企業主戰場工作的另一個好處是,當危機來臨時你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面試時了解一下部門情況:是否為新部門,有多少位同事,部門在公司的定位等。
非萬不得已,最好別去做光桿司令,一個人扛活,成長慢,離職難。在打怪升級的職業成長期,走進了一間屋子,如果你是最牛的人,那么你就選錯了地方。團隊中最好有牛人,坐在牛人的旁邊,他給你指點一下,你更容易打通任督二脈。
04
公司發展
鍋里有碗里才能有。公司有發展,個人才能有更多的機會。
如何判斷一家公司好不好?
主要看四點:一看公司業務,二看企業文化,三看人才發展,四看內部管理。
有的信息一查就有,如公司成立時間、人員規模、主營業務、行業地位等;有的信息一問便知,如公司的人才培養機制、未來發展規劃。HR的話可能會有粉飾的成分,但比冠冕堂皇的官網參考價值大,如果面試有機會見到老板,他的回答比HR更有參考價值。
還有的信息要去打探或觀察,比如內部管理。一個小伙伴猶豫去不去一家新公司,我看了下這家公司各個渠道的網絡推廣,四個字評價:應付了事。干活的人心態是:事我做了,好不好,無所謂,有沒有效果,不重要,公司的風氣可見一斑。
05
所屬行業
上家是教育公司,換一份工作還在教育行業,為什么?因為這行你熟,來了就能上手,省去了熟悉行業的時間成本,這就是為什么招聘要求寫“具備某某行業經驗者優先”。
剛工作時,我們很難發現什么行業最適合自己,可能會在短期內跳槽時選擇了不同的行業。但一段時間之后,隨著你的專業積累,根據你的工作偏好,會發現自己最適合的領域,這時你要聚焦行業,培養自己的領域專業性,以便獲得更多快速發展的機會。
一個人大約要花3-5年的時間才能真正融入一個行業,花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精通的地步。不管你曾經在多少個行業里工作過,至少要保持60%以上的行業集中度。如果工作了7年,60%的行業集中度意味著:至少需要擁有4年以上某個行業的集中從業經歷。
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在同一行業不斷的沉淀,成年累月的摸爬滾打,慢慢你會對這個行業方方面面門清道熟。不管是對業務的了解,對同行和競品的了解,還是經驗、人脈、資源等的積累,會形成一種職業背后的行業優勢。
當你對某個行業熟悉到可以“完成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深挖出行業背后的門道”、“擁有別人看不到的視野”,你就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
上一篇: 彪悍升級 | 尚硅谷Redis7實戰教程發布
下一篇: 前端培訓班出來能找到工作嗎